多式聯運_海鐵聯運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?
2025-07-16 17:56:03
來源:
發布時間: 2025-07-16 17:56:03
來源:
海鐵聯運作為一種新興的多式聯運模式,作為連接鐵路與海運的物流模式,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加速發展,正逐漸嶄露頭角。
海鐵聯運通過“一次申報、一次查驗、一次放行”的高效流程,將內陸腹地與沿海港口無縫銜接,成為降低運輸成本、提升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。然而,如同世間萬物皆有兩面性,海鐵聯運在展現獨特優勢的同時,也伴隨著一些有待攻克的劣勢。

一、海鐵聯運的核心優勢
1、高效銜接,提升運輸效率。海鐵聯運通過鐵路干線與海運干線的協同,實現貨物“不換箱不開箱”的全程運輸。例如,在中國沿海與內陸城市間,通過海鐵聯運,將全程運輸時效縮短,較傳統公海聯運節省近一半時間。鐵路運輸的穩定性和海運的遠距離優勢互補,尤其適合大宗貨物。
2、鐵路運輸憑借其大運量、全天候穩定運行的特質,能快速將貨物送達沿海港口,而海運則依靠巨輪的廣闊承載力和遠洋航行能力,實現長距離、大規模的貨物跨區域運輸。二者聯運,充分發揮各自優勢,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。例如,在中國沿海與內陸城市間,通過海鐵聯運,煤炭、礦石等大宗商品能高效流通,保障能源資源供應,為工業生產注入強勁動力。
3、物流運輸成本優勢顯著。鐵路運輸單位成本低,海運更是憑借規模效應降低費用,使得海鐵聯運在600公里以上的運輸距離中,相比公海聯運可節省約30%的運輸成本。以集裝箱貨物從“黃石-寧波舟山港”線路為例,企業通過鐵海聯運可較純公路運輸降低降低30%~60%元成本,為企業節省開支,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。
4、政策驅動與市場潛力。規劃明確提出構建“陸海聯動”的多式聯運體系,目前全國已形成115條穩定運營線路。
二、海鐵聯運的劣勢
1、基礎設施與銜接瓶頸。海鐵聯運涉及鐵路、港口兩大運輸系統,設施設備標準各異。港口裝卸設備可能與鐵路車廂規格不匹配,導致貨物裝卸不便、效率低下。例如,集裝箱在鐵路場站與海運碼頭、船舶間轉運時“臨而不接”,部分區域仍需依賴公路短駁,增加二次裝卸成本,增加貨物損耗風險。
2、前期投入與維護成本高。建設海鐵聯運樞紐需巨額資金投入,包括港口鐵路專線鋪設、裝卸設備購置升級、物流園區建設等。同時,設施日常維護、設備更新換代也需持續資金支持。對于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或運輸需求尚未達到規模效應的地方,高昂成本可能阻礙海鐵聯運項目落地推廣,限制其發展規模與速度。
3、雙向物流失衡與盈利壓力。海鐵聯運常面臨“重去重回”難題,難以安排回程疏港貨物,未能形成鐘擺運輸,一定程度上影響鐵路服務效能。
海鐵聯運作為多式聯運的典范,既是物流降本增效的關鍵抓手,其優勢為物流運輸注入新活力,但劣勢也不容忽視。未來,隨著通過技術創新、管理優化、政策扶持等多管齊下,攻克設施設備銜接、服務協調、成本控制等難關,海鐵聯運有望從“點線突破”走向“網狀覆蓋”,成為支撐物流經濟高效運轉的中堅力量。